首页 |  
   
动作片 | 喜剧片 | 恐怖片| 科幻片| 爱情片| 战争片 | 故事片 | 动画片| 连续剧|

《大决战第二部之淮海战役》电影介绍

在辽沈役打响的同时,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着手策动淮海战役。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华东野战军及时切断正向徐州收缩的黄百韬兵团的退路,并将其包围在徐州东碾庄圩地区。同时,中原野战军攻战了军事重地宿县,切断了徐州刘峙集团的陆上退路。蒋介石调杜聿明回徐州作战,敌人几路兵团云集逼近徐州,淮海战役形势异常严峻。国共双方统帅斗智斗勇,频频调兵遣将,经过十几天的激烈战斗,黄百韬兵团被子歼,杜聿明集团被围困,黄维兵团全歼。蒋介石虽多方设法救援杜聿明集团,但终因军无斗志,终致全军覆灭,具有决定意义的淮 海战役大获全胜。

编辑评论
  《大决战.淮海战役》在这部表现大规模战争事件的电影中,编导抓住了其中几十个重要的历史人物,让他们的性格在翻天覆地的历史氛围中凸现了出来。战争过程固然是不可忽略的,问题是观众更喜欢欣赏人物。在该片中,由于人物塑造有很多神来之笔,使我们在重新回到这场战争时,丰富了关于战争性质以外的更多认识。
  以国民党团司令黄伯韬形象为例。在片中,黄伯韬是敌方阵营中很有个性的人物。由于得到两个军的补充,他踌躇满志,结果为了等候这两个军的靠拢,他耽误了两天行军时间,成为了在战役中第一个被我军围歼的对象。在最后关头,影片让他说出了一段也许只他才会这样说的肺腑之言。他说,作为非黄埔系军人,他一生忠诚地为“党国”南北征战,终于得到了“蒋公”的常识,而获得了可以直接晋见老蒋的殊荣。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这是很靠前的了”,所以他感到很知足,感到作为军人,此时此刻战死了也并无遗憾。黄伯韬就是这样,怀着报答老蒋“知遇之恩”的心情而终于在战场上被我军击毙的。而他这一段内的感情表露,比他的死更有力地打动了观众。
  影片当然不是要通过黄伯韬的口来美化国民党内的人际关系和“人情味”的它的意义只是在表现战争中千差万别的、复杂和深刻的人性。
和对国民党阵营中人物的悲剧下场的描写相反,影片对我军高级指挥员的塑造,则充满了生机勃勃、乐观的笔触。片中唯一一个“裸体镜头”,就是淮海战役我军总前委书记邓小平洗冷水澡的镜头。时值数九隆冬,刘伯承和陈毅都把双手缩进棉袄袖里了,唯有邓小平穿着一条短裤衩,毫不在乎地往身上浇着冷水,令刘、陈两人有趣赞叹不已。这的确是很出人意料的一笔,它生动地将人物不畏逆境的坚强性格刻画了出来。使用我们在会心的笑后,留下难心忘怀的印象。
  邓小平形象生动如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毛泽东形象的塑造同样的是。和〈大决战.辽沈战役》中毛泽东不同的是,这里显然轻松而活跃得多。因为辽沈大战下来,敌我双方战场优势已经互易,毛泽东已经完全把战场指挥权交给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前线指挥员。休息之余,毛泽东要过过枪瘾,陪同的周恩来、朱德是务实的人,他们拿起他自然是细细瞄准,几枪打去都是八、九不离十。轮到毛泽东了,影片竟让他拿着手枪就像在地图前拿着铅笔一样,边挥来舞去,边发表着关于战略问题的见解,令周围的人好不担心。直到周恩来提醒,枪里有子弹。他这才定下神来,摆了个瞄准的姿势。不用说,这位伟人当然是“有姿势无实际”,几枪打去靶靶光头,一个性格浪漫、喜欢在历史沧桑中追求庞大手笔的毛泽东形象,活脱脱跃然而出。(编辑:LiHong


未知


版权所有:QQ电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