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是真正(也唯一)启发他的温德斯,拍过一个纪录片叫《寻找小津》(Tokyo-ga,原意为东京画,1985)。
这其实是个存在主义色彩极端浓厚的电影,对照了小津镜头下的东京,以及三十年后的东京,
旁白中却说:”假使我当时没带摄影机,说不定对东京会记得更深切些。”一语道中了影像本质上的虚幻性。
在《寻找小津》中,温德斯笔触是淡淡的,几乎仿效了小津当年的拍法。
他拍柏青哥店,人们痴迷的状态、珠儿像可怕虫卵般蠕动着、工人维修不锈钢的挡洞扇;他拍公园中的游人、学唱西洋流行乐曲的摩登少男少女,追踪那些餐厅外食物样品的制蜡工厂,工人如何像制作真的三明治般制作着假的三明治。
他请了小津最常用的演员笠智众,以及最常合作的摄影γ⑿郏匆涫鲂〗虻蹦甑墓魇悼觥?最发人深省的一场戏,是笠智众去扫小津的墓,墓碑上祇写着一个「无」字。
温德斯把《寻找小津》献给了他的父母亲和弟弟,
他说,小津电影中的家庭,代表了全世界人的家庭,它应该是一个人谧静的心灵原乡。
《寻找小津》的旁白,几乎等于是温德斯对生命本身的信仰告白,研究他电影的朋友,切切必须再三再四地研读。
在温德斯的眼中,小津的电影,无论形式与实质,皆已臻于理想:形式上,小津摆脱了一切美国电影的影响,坚持了他独特的美学观念;在实质上,小津拍出了日本人在战后价值虚无的重建期里,怎么透过传统的伦理框架,实现了「无」中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