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战车如虎。
周末的洛杉矶街头,一场亡命飞车大战又将拉开序幕。
许多年轻人带来了精心改装的赛车,期望在街头一战成名,赢得荣誉和财富:一轮赛车的赌注高达2000美金。
这时,新扎师兄布莱恩(保罗·沃克)登场了。他的任务是借飞车打入活跃在非法赛车活动中的帮派,充当卧底,为警察局和FBI收集证据,查清究竟是哪个帮派经常抢劫运送贵重电子货品的卡车。
很快,布莱恩凭借出色的车技赢得了帮派老大多米尼克(范·迪索)的欣赏和信任,同时也赢得了多米尼克的妹妹米娅(乔丹娜·布鲁斯特)的芳心。但是多米尼克的助手文斯却不喜欢布莱恩,也不信任他。尤其是在布莱恩和米娅相爱后,文斯更是由嫉妒转为仇视。
更让布莱恩为难的是,通过与多米尼克的接触,他和这个帮派老大逐渐建立了友谊,两人成了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好朋友。他开始担心,如果自己真的收集到不利于多米尼克的证据,会毁了两人的兄弟情谊,何况,还有他倾心相爱的米娅,他怎么忍心伤害她呢?受到友情和爱情的双重羁绊,布莱恩陷入了困境……
幕后
这部片子先后改过四次片名:Racer X、Redline、Street War和现在的《速度与激情》(The Fast and The Furious)。哪个更好,见仁见智。名作家刘易斯说过,汽车是美国人的诗歌。既然是诗歌,就应该有激情。
这部电影针对的是最容易被煽动起激情的观众群:十几二十岁喜欢动作片的年轻人。为此,导演罗伯·柯汉选择了同样年龄段的演员来担纲。
他要求这些演员不是装模作样地演,而是要亲身体验这种激情——对极速的恐惧,对恐惧的征服,因征服而来的骄傲,因自信而来的欢乐。所以他不但把保罗·沃克和范·迪索赶进特别的车技学校学习,还制造了一套特别装置,让他们在实拍时真的坐在极速飞驰(每小时170哩)的车里,而不是坐在车里让工作人员拉着跑。当然,演员的保险费也大大提高了。
柯汉还要观众共同体验这种激情。他要求音效人员用数码录音技术录下电影中每一辆车的每一个部件发出的每一下细微的声响。这样,当观众坐在有数码环绕音响设备的影院中观赏电影时,他会觉得自己仿佛真的坐在一辆由本田赛车改装的街头战车里,眼睛看到同样的配件、装置、仪表、操纵杆,耳朵听到真实的离合器启动、齿轮转动、刹车和加速的声音,跟自己开车的感觉一模一样。在试映会上,就有观众抵受不住这种“激情”的刺激,吓得心跳过速、头脑发昏,在观众椅上蜷成一团。
当然,柯汉不会忘了再安排几个激动人心的追车场面:有卡车、轻程高速车,还有摩托车,结尾的一场还用上了火车,而且据说结局出乎意料,值得期待。
不过,正象有些诗歌激情大于理智、失之空洞一样,这种赛车片往往过份注重赛车和车技,忽略情节。最近的例子就是去年的《极速60秒》。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柯汉和编剧显然下了一番功夫,但看着这个《忠奸人》(Donnie Brasco)加《罗米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仍然无法让注重情节的观众打消疑虑。
环球电影公司倒是很有信心。为了能最大程度地激起票房热情,环球公司特意推迟了上映日期,从原计划的2001年3月,改在2001年6月22日暑期档,希望能吸引更多正在放暑假的年轻人。就在同一天,20世纪福克斯也将推出《怪医杜立德2》,究竟谁会胜出,是轻松幽默的杜立德?还是激情四溢的飞车党?(编辑:缸里的鱼